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06-24 16:23:16

智慧托育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家庭结构日渐小型化以及女性就业率高的背景下,托育服务需求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受传统养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供给不足、人才短缺、价格偏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托育服务模式逐渐融合并衍生出智慧托育模式,为智慧托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了托育服务进一步发展。

 

1656059080566457.png


在我国,智慧托育还是新生事物,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以手机APP、网站、云平台等方式,整合各类托育服务资源,对传统托育模式的硬件设备、服务管理、价值理念等进行革新升级,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推动主体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流,从而推进托育服务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进程,提升托育服务效率和质量。

 

与传统托育服务相比,智慧托育服务的高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个性化程度高等特点突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传统托育服务短板,促进托育技术与发展模式创新。

 

智慧托育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将政府、托育机构、家庭和社区等多方参与主体链接起来,为整体性治理创造了条件,能够提高政府部门监管和服务效能;智慧托育使各主体间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托育服务管理实现智能化升级,促进了行业整体发展;智慧托育能够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科学的托育服务,提升婴幼儿家庭科学养育水平,为婴幼儿早期健康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针对托育服务的政策文件,其中就多次提及智慧托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研发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和模式,推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体育、家政等服务领域供需信息对接,促进以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智慧养老托育新业态”。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作出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智慧托育等新业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