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11-06 23:20:40

“婴幼儿有老人带,去托育花钱太冤枉”是不是代表了部分观念?

儿童,3至6岁进入幼儿园,6岁以上接受义务教育,早已成为默认的教育模式,但0至3岁婴幼儿照护似乎是一个鲜少被讨论的话题。工作带娃兼顾难、隔代教育差异大……如何让3岁前的孩子获得优质的看护,是让许多新手父母纠结的难题。如何解决带娃难题?


家庭困境:全职带娃压力大


双职工家庭,夫妻都要忙工作,白天孩子就无人照料,陈常畅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对双职工家庭而言,工作日无暇带孩子,通常选择隔代带娃,但由于育儿理念不同,隔代带娃极易导致家庭矛盾。


家长顾虑:托育机构是否可靠


可不可以把宝宝送到托育机构?


考虑到经济成本和现实因素,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其实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但机构是否安全、老师是否有责任感、环境是否卫生、育婴师操作是否规范等,影响着家庭的入托意愿,特别是收费标准与安全性是家长们最关切的事。


目前,三明市的托育机构主要有民办、民办公助、单位承办三种类型,其中,民办和民办公助的托育机构占据了95%以上。


机构现状:市场尚未饱和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托育机构在托育方式上设置了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并将幼儿的年龄段分为6个月至1岁、1岁至2岁、2岁至3岁三个区间,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托育时间收取不同额度的费用,年龄越小、托育时间越长收费也越高,而在托育教师配比上,也按照年龄区间作出了不同的划分,每3名6个月至1岁的幼儿、每6名1岁至2岁的幼儿、每10名2岁至3岁的幼儿会各配备一名育婴师。


同时,相对正规的托育机构也会对机构内的育婴师资质作出要求,托育教师应具备育婴师证、早期婴幼儿教育指导师证方能上岗。


政策托底:规范监管让家长放心


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家长最关心的便是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针对家长们的担忧,三明市相关部门早已开展行动。


早在2020年,市政府办就已下发《关于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至今已新增普惠托位2764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为了让家长能将孩子放心交给托育机构,根据《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福建省托育机构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试行)》规定,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托育机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截至10月31日,经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审核,全市共有31家托育机构完成备案,并在“健康三明”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供家长选择。


同时,为了让民办托幼机构在三明市普及,根据省卫健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联合下发的《关于拓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托育服务企业每个新增托位可获得一次性财政补助1万元,补助总额最高可达总投资额的50%,这有效调动了托育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我们的目标是全市实现每千人口拥有4.5个托位数,同时多部门联动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管,让每个有托育需求的家庭放心将孩子交给育婴师。”市卫健委家庭发展与老龄健康科科长洪卫宾表示,各地卫健、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职能部门,结合托育机构摸底核查工作,对全市各类托育服务机构进行了安全检查;卫健部门组织妇幼、疾控、卫计监督力量,通过联合调研、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访调查、组织第三方机构定期评估、公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做好跟踪监管,帮助托育机构建立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控制度,监督指导托育机构科学有序做好入托准备和在托安排,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