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10-30 23:32:55

各地推行托育强化政策来袭

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系列文件精神,将发展托育服务体系作为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的重要举措,坚持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广大家庭和谐幸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强化领导重统筹,打好责任落实“组合拳”。


全市将托育服务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成立张掖市“一老一小”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设立市托育服务联席会议,先后出台《张掖市贯彻落实〈甘肃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0-2050年)〉实施方案》《张掖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张掖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县区分年度分解“十四五”时期千人口托位数年度指标任务,形成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目标任务分解清晰、措施办法健全完善、多元力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托育服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深入调研理思路,下好谋划推进“先手棋”。


为全面深入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先后以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线上征询、座谈研讨等多种方式、多个层面对0-3岁婴幼儿父母进行了托育服务供需状况调查,了解供需矛盾,找准群众托育服务需求与普惠托育供给能力的差距不足,提出了“1144”的工作思路,即建成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1个,每个县区建成企事业单位内托育服务机构1个,扎实开展托育政策支持行动、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互联网+托育”服务行动、托育人才培育行动四大行动,打造具有张掖特色的“独立办托”“联盟办托”“医育结合”“产教研融合”等托育服务模式,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新增托位3900个以上,托位总数达509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5个。至目前,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2.4万人,占总人口2.1%,现有托育机构27家,可提供托位1500余个,每千人口托位数1.3个,通过登记备案托育机构25家,是全省备案托育机构最多的市州,占全省备案机构的20.7%。


严把关口促提升,练就标准建设“基本功”。


为了切实提升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关口前移,提前介入,积极作为,高标准、严要求力促全市托育机构的规范发展。一是设备设施完善安全。托育机构建设地址和建设标准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适宜,四个班及以上的托育机构建筑独立设置,生活用房布置在首层,生均建筑面积达标,室外活动场地安全,运动器械种类齐全。班级生活及教育设施齐全,厨房应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防护栏应设尽设,安防监控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行政管理有序高效。各机构办托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先进,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执行严格有效。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实行园长负责制。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健全,实行收费公示制,无乱收费现象。三是队伍建设合理有力。按要求配齐配强保育人员、育婴员、卫生保健人员和炊事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园长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资格,有 3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四是卫生保健科学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和各项安全防护制度。建立健全托育机构和工作人员上岗健康检查制度,婴幼儿入园体检率100%,在园婴幼儿体检测查率达95%以上。建立健全每日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和幼儿健康成长档案,有完善的消毒制度与记录,定期进行消毒监测且监测达标率100%。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厨房卫生清洁,布局合理,炊事人员规范操作,婴幼儿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五是保教工作全面规范。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动静结合,婴幼儿每日户外活动2 小时以上。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议。


以点带面促发展,念好先行先试“创新经”。


按照政策引导、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原则,鼓励创新发展托育服务,甘州区和临泽县先后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临泽县率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黄金三条”:对开办的社会性托育机构,达到国家和省级规范建设要求的,政府一次性补助3万-5万元;鼓励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建设“爱心母婴”室,对符合标准的“爱心母婴”室补助1万-1.5万元;对开展育婴员、保育员、护理员等家政服务类就业技能培训的机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1000元的补贴。2022年临泽县有1家托育机构申报一次性补助,培训机构培训育婴员27名,补助2.7万元。甘州区积极探索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多方学习考察,率先摸索开展城企合作,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甘州区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普惠性托育服务政府政策清单》,列出普惠托育服务政府支持政策清单和企业责任承诺清单,与5家托育机构签订了《城企合作普惠托育项目框架协议》,积极为5家托育机构申报国家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项目,4家托育机构被省卫生健康委评选命名为“省级示范试点托育机构”,为全市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部门联动重监管,织密规范管理“安全网”。


各县区在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工作上出实招、想办法,积极协调市场监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机构组成评估组,对托育机构实地进行卫生保健评价和卫生保健管理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托育机构主动备案,力促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确保婴幼儿健康成长。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托育机构专项督查,督促已达标的托育机构提质提效,未达标的托育机构限期整改。严格落实托育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培训指导,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守住婴幼儿健康安全防线。


强化政策支持


五河县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印发《五河县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和《五河县安心托幼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各部门政策支持清单。坚持政府对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引导作用,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各部门协同联运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托育机构。建立五河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齐抓共管机制,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健康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


为保障幼儿托育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五河县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出台了《五河县普惠性托育机构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对当年新增托育机构按照每个托位300元的标准发放奖补资金。同时积极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评定工作,按照托位数的多少评定一类(100个托位以上)、二类(80个托位左右)、三类(60个托位以下)示范托育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资金奖补,为托育机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备案管理


五河县不断强化托育机构规范管理。一是充分发挥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托育服务有关政策、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托育备案流程的宣传,主动对接托育机构,引导托育机构按程序和流程进行登记和备案。同时针对备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申请机构耐心指导,提出整改意见,直至符合备案要求。二是严格开展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对拟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依据《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基本标准(试行)》,对机构的环境卫生、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卫生保健制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不达标项目限时整改,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强化安全监管


五河县不断强化各托育机构安全意识,要求机构负责人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全面做好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一是加强综合监管。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托育机构消防安全指南(试行)》等文件,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检查,对各托育机构的传染病防控、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情况进行检查,现场反馈检查结果,并跟踪整改情况,切实保障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加强托育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托育机构疫情防控培训,指导托育机构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托育婴幼儿晨午检,对教室、玩具、就餐区等清洁消毒。抓好托育机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做到应检尽检,为婴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