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10-22 00:50:39

7大不良喂养行为,请家长自觉对照!

很多家长或许都有发现孩子在家总是不能乖乖吃饭,喂也不是哄也不是,一顿饭吃下来父母常常满头大汗。


其实,孩子的吃饭习惯跟家庭环境关系很大。长期下去,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在托育中心里的正常用餐习惯。以下七大不良喂养行为,请家长们自觉对照,如有相同请及时纠正哦!


1、饮食单调,很少换花样


孩子吃饭坐不住,有时是因为烹调的方式让孩子无法接受。所以不妨经常换换烹调方式,清蒸或红烧,让宝宝有新鲜感。


另外,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艳的食物,若把饭菜做成灰灰的,恐怕很难吸引孩子乖乖坐着吃饭了。此外,温度太冷或太热的食物孩子也不会喜欢。



2、拿玩具哄,追着喂


孩子在家喜欢乱窜,有时只是无目的无目标地晃悠。吃饭时也习惯如此,任饭菜都凉了,他也不来看上一眼。


因为儿童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吃饭时玩玩具、看电视等做法都会降低孩子对食物的注意力。


建议家长在孩子吃饭之前就关掉电视,把玩具收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其实孩子是天生知饥饱的,他们都是在吃到大半饱或是全饱后才会到处玩,而真正饥饿的时候则不会这样。



3、频繁地给孩子塞零食


少量多餐是最有利于孩子的饮食方式,但是正餐之外点心的分量不可太多,以免孩子到了正餐时却吃不下。而且要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当点心,不要吃“垃圾”食物。


你想你自己要是下午4点才吃了一杯酸奶,1袋薯片,那么5点还会乖乖坐着吃晚饭吗?


4、过度关注,过度焦虑


即便是成年人,在吃饭时一直被别人注视着,相信也会感觉不好受。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建议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和大人同桌吃饭。1岁以后一日三餐尽量和家人同步,而不是让宝宝一个人单独吃。



5、孩子的食量范围,应合理适量


其实任何书本或者专业人士推荐进食量都只是大致的参考,因为同年龄的孩子进食量差别常常非常大,非常活跃好动的宝宝可能比安静老实的宝宝要多吃一到两倍的食物。


宝宝的胃口时常波动,家长不要太过于关心每一顿的进食量,而更应该关注喂养的结果,也就是宝宝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


6、恐吓、威胁、强迫孩子多吃


当孩子吃饱后,如果家长还反复地督促她多吃一些,就会让吃饭变成一种挣扎,美食给人带来的愉快感觉,就全被磨灭了。


当吃饭变成一种毫无乐趣的事,正常的食欲也会被破坏,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营养状况和亲子关系。



7、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吃


宝宝多大才能自己吃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什么时候给孩子学习吃饭的机会。


不少吃饭坐不住的孩子都是由父母喂饭的,所以孩子三岁后,父母就可以教他学用筷子,学会自己吃饭,也容易坐得住。


三岁以下的孩子也要让他学会用勺子自己吃饭,若他能自行吃光,就会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对吃饭的兴趣。虽然开始弄得满桌饭粒,脸上身上都一塌糊涂,但是这是必须有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