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17 15:57:14
托育,到底是教育还是服务?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今天会谈论这个话题,因为始终觉得,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定位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人喜欢拆文解字,我们如果“托育”拆开,把“托”定义为托管养育,把“育”定义为教育,托育是一个服务业+教育业。
如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描述,单独看“婴幼儿照护”,好像跟教育的关系就不大。
我们先定义一下
这个问题复杂的就好像问你“什么是生活?”一样。
关于教育,东西方各有一个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描述。
西方
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 tree,a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a soul awaken another soul.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1977)里面写道。
中国教育者们非常熟悉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版本: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东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出自他的《横渠语录》。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精度概以后,将其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这两个描述,都和哲学沾边,体现了教育本质的一个核心结果——非标准化。
教育要“因材施教”,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能性。
今天我们看托育,大家强调更多的是,标准化和SOP。
我们看到更多的政策文件,把托育和养老、家政并列,比如
一个从业者给我的回答,“之所以觉得托育师服务,因为相比学校和幼儿园,为了招生,我要更多的考虑家长的感受”。
我们更愿意把托育定义为服务业,兼具教育属性的现代社区家庭服务业。
那如果是服务业,今天托育对标的对象,就不是幼儿园。千万不要用托育对标幼儿园,这也是幼儿园集团很多在托育上遇到困难障碍甚至“栽跟头”的原因。
特别提一点,教育人对于教育品质近乎偏执的追求和执着,一方面让人感动(情怀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坚守),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他们的“瓶颈”。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所说,“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优点的延续”。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往往隐藏着最致命的缺点。
你今天和教育人说,托育本质是个服务业,你也是服务业的从业者,TA可能不会那么激烈的反对,但是TA肯定不会特别高兴。因为教育行业真的是一个无比崇高的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观服务业,好像太平常了,显得不那么高级和有情怀。
但是客观上,我们在不同的阶段,要在市场、销售、运营与专业性、品质之间做权衡抉择,品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总是那件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同时,一旦是个服务业,品牌和信任就非常重要了。和早教卖课包不同,托育说到底卖的是“时间”,是“信任”,品牌的溢价不可估量。
品牌不是造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品牌是生长出来的,是规划和沉淀出来的。
教育人原来对品牌建设的关注很明显是不够的,小星星,大拇指幼儿园,这样的名字一抓一大把,别人用了,你就危险了。
你在脑海里搜索一下,谁的服务做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