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10-16 21:45:39

幼儿园招生“冰火两重天”!生育率下降,学前教育将会迎来大变局

学前教育格局将会改变?


2020年全国民办幼儿园数量下降了3.05%,为13年来首次减少。


民办幼儿园招生一开始由火爆,现在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而公办幼儿园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这与背后的生育率有关。


人口出生率正在下降


不难发现,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正在快速下降,年年创新低,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我们来看看,近年来5年的人口出生数量:

2017年我国总出生人口:1723万人

2018年我国总出生人口:1523万人

2019年我国总出生人口:1465万人

2020年我国总出生人口:1202万人

2021年我国总出生人口:1062万人。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

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


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将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造成潜在风险和挑战。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发展本身也影响着社会生育水平的提高。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育率下降与育儿成本、托育服务分不开


我们从两个方面说起。


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抑制了人们的生育行为;


现今,我国生育政策已经发展到“三胎”。


然后面临的问题再也不是“让不让生”,取而代之的是“想不想生”以及“生了怎么养”。


没错,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时代。


而且就算生出来了,生育成本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理性;

它指的是怀孕十月之苦、孕吐之苦,还有十级阵痛、月子之苦、哺乳之痛、带娃之累。


更有产后后遗症,比如脱发、衰老、漏尿等等。


另一种是社会性;

指的是生育对女性参与社会劳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个人发展方面的阻碍。


在职场上,男女是有一定的区别。


大部分女性都会遭遇重返职场的受挫,有的会因为怀孕被调离岗位,更有的事业上发展直接停滞。


还有的女人辞职当了全职妈妈,等她们再想回到职场,发现自己已经被淘汰了。


另一方面,早期托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阻碍了生育率的提高。


入托难、幼育机构不规范,“谁来带孩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又一问题。


据国内调查显示:

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超过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为此,重点围绕5个关键词下功夫。


“基本”,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对幼有所育的基本民生保障。

“普惠”,着力增加普惠性服务,鼓励多方积极参与,有效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

“投资”,通过中央投资的支持和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力度。

“收费”,加强对普惠托育机构收费的监管,合理确定托育服务的价格。

“减负”,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减轻机构经营负担。


甚至还会进行一定的补贴,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想生。


不想生孩子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也不单单是这一种。


那么,问题来了!


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什么?


人口红利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国家正处于人口红利时,也就意味着该国家的经济处于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状态。


但是也不可否认,人口红利消失不会有好处。


虽然人口红利消失就意味着低生育率,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相比之下还会带来技术革新和进步,这是规律。


当然在这个方面我们也要考虑清楚,不要让它下降得太快。


如果太快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此一定要控制人口下降的速度。


总的来讲,人口红利促进低端产业链的繁荣,却也因为低成本锁死了低端产业链转型升级的空间,凡事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