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12 17:56:13
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
拥有一个自律的孩子,是多少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律,然而培养孩子的自律,是一项艰难的长期过程。
不断的唠叨、催促
教育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只凭自己的过往经验去管教孩子,那么只会让你和孩子之间产生隔膜,甚至将孩子越推越远。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优秀的孩子,是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的。
严格的管控、逼迫
孩子需要教育,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在无形中达成了共识。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散养孩子,给孩子的自由过了头,溺爱他、纵容他;二是管的太严,长期管控和逼迫,让孩子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两种做法,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再小,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
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他内心的“种子”;只有他的内驱力被激活,孩子才能真正养成自律的习惯。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破壳才是成长。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与其用外力推着他走,不如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内在的力量远比外在的力量更强大。
孩子需要什么?前三个需求基本都能实现,后面两个需要父母用心引导,才能实现。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经常吵架,交流全靠吼,自己经常受到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有学习的动力吗?孩子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一个孩子满足了底层的需求之后,才会向“自我实现”去追求。这个时候他根本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会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乐趣,孩子的内驱力被“激活”之后,他才有力量去克服惰性,约束自己的行为,慢慢形成自律。
因此,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同时,我们还要做到不能把孩子管得太紧,给他充分自由的空间;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有事商量着来,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做的更好。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