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09-28 16:01:47

托育正在解救被“绑架”的老人们(上)

老人为下一代照顾子女,这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


很多年前,老人们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留在老家,在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多不适。但今天,年轻的城市“移民”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使得老人进城里帮忙照料变得更普遍。


代价是老人的晚年,却又因此而变得单调。


为解决婴幼儿照护问题,国家近年来提倡针对0-3岁婴幼儿建立正式的托育服务体系,市场化托育业务随之兴起。从“隔代照料”向专业照顾的转型,刚蹒跚起步就迎来了难题。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托育机构倒闭关停。


家住深圳的一位家长回忆起疫情期间照料孩子的难处,“停托班就是要人命,我们夫妻俩只能轮流请假看孩子。”她感叹,现在一旦市内出现疫情自己就会生理性紧张。


孩子无人照料吓退了不少生育意愿。一位北京新市民说,“我和很多朋友都想生三个孩子,但现在一个孩子都无法解决照料问题,不敢再生。”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8月中在公开场合披露,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超过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房莉杰认为,在0-3岁孩子照料问题上,是支持传统的家庭内隔代照顾的方式,还是更倾向于有利女性8小时全职就业的社会化正式照顾,是两种不同的政策路径,中国应基于实际出发。


房莉杰说,从目前各地已调整的生育政策来看,对托育机构的政策支持缺乏实质性表述,这可能与地方政府财政吃紧有关。


8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在房租、税费、社会保险、金融及防疫方面帮助托育机构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成本难平


9月1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相关负责人杜希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托育机构降低成本难、稳定招生难、应对风险难,疫情造成大量托育机构退出市场。


在租金与人力成本高企情况下,收费价格难以下调,进而导致支付能力较弱的家庭无法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而招收孩子数量少,反过来又使得托育机构利润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