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09-25 16:06:16

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国家卫健委发布指导意见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


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扩大分娩镇痛试点,规范相关诊疗行为,提升分娩镇痛水平;推进辅助生殖技术制度建设;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服务,预防非意愿妊娠,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促进公平就业和职业发展。


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


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鼓励实行灵活的工作方式。用人单位可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通过与职工协商,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工作方式,帮助职工解决育儿困难。


切实维护劳动就业合法权益。推动完善促进妇女就业的制度机制,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90后”“00后”婚育推迟现象突出


鼓励生育需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综合施策。其中,在婚嫁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这是自2003年以来,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也是36年来(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的最低数据。“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婚育推迟现象突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未来鼓励生育的力度要加大,要真正落到实处,要对准“痛点”,真正解决年轻人结婚难和生不起、养不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