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05 22:22:34
就近满足家庭托育需求
推进社区适儿化改造、建设多种形式托育机构、丰富拓展托育课堂和实践活动。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进落地见效,提升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切实解决婴幼儿家庭后顾之忧。
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万千家庭的未来。自2019年6月被湖北省卫健委确定为全省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示范试点以来,咸宁市积极推进社区适儿化改造、建设多种形式托育机构、丰富拓展托育课堂和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发展社区托育
完善配套设施
文笔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钟军说,这个400余平方米的空间,原来是小区开发商交付给社区的公共服务用房。去年以来,社区将其打造成纳凉服务点和社区儿童之家,为社区居民尤其是有婴幼儿的家庭提供免费的托育服务场所和设施。每周六,社区党委还会联合附近的青龙山高中开展“快乐星期六”活动,请来学校的体育、音乐等课程老师,为辖区内儿童教授文体课程。
除了室内的场所,小区室外还集中设置了跷跷板、秋千等儿童娱乐设施。同时,在居民楼门口的台阶旁,专门设计了便于婴儿车出行的坡道。
近年来,咸宁大力发展社区托育服务,鼓励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婴幼儿照护中心,推进社区适儿化改造,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普惠为主导的托育资源供给体系。7月以来,在全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红色驿站共设立了66个公共服务空间,除了休闲纳凉,还提供婴幼儿照护设施和托管服务,满足群众家门口的托育需求。
丰富托育形式
增加服务机构
近年来,咸宁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引导有条件的幼儿园通过“小小班”等形式,延伸覆盖至3岁以下幼儿。同时,通过支持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加快建设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创办托育机构、探索居家照顾的“家庭式托育”等多种形式,推进托育机构建设。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乡镇(街道)至少建立一所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每个社区均有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咸宁市卫健委副主任廖晓玲说,目前全市具备托育服务能力的机构已有149家,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3.8个。
普及科学知识
促进规范照护
“6个月大时,开始添加半固体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等;7—9个月时,可由半固体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
周六上午,在咸宁市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指导中心,7名家长在儿童保健科医生的指导下,利用鸡蛋、胡萝卜等食材,学习制作宝宝的辅食。而在隔壁的医教体融合应用室,近10个亲子家庭正在幼教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体验各种亲子游戏。
“从妈妈怀孕到宝宝2周岁的这个阶段,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时期。”咸宁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张莉说,去年以来,该院联合咸宁市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优生优育指导活动,为3岁以下婴幼儿及家长提供公益性的优生优育指导及早期教育、亲子沟通、家庭养护等知识培训。
今年5月,咸宁市政府印发《咸宁市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十二条配套措施》,要求市、县两级分别依托妇幼保健院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到2025年底,市、县两级分别至少建立1所公办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1所规范化亲子小屋。截至目前,咸宁已在城区和赤壁市、通城县、通山县建立4家托育服务指导中心。
“我们一方面开展家长课堂、亲子活动和妇幼健康讲座,同时组织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优生优育大型义诊、科普文化宣传等活动。”咸宁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徐红平说,通过系列活动,着重促进婴幼儿运动、认知、语言、情感、智力等能力发展,并向家长普及婴幼儿生长发育、科学养育、营养饮食、防病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科学育儿能力。
政策保障,服务更优。今年6月出台的《咸宁市托育服务体系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4.5个,登记备案托育机构和取得办学许可证幼儿园婴幼儿托位达到1.3万个。全市托幼服务一体化幼儿园达50%以上,婴幼儿家庭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0%以上,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