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03 20:34:00
江苏多地探索0-3岁托育新模式 解决小家庭后顾之忧
目前,三孩生育政策已经落地实施,但人们的生育意愿仍然不明显,除了经济负担、养育观念改变等因素外,“生了没人带”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解决年轻父母“不敢生”的后顾之忧,江苏省多地尝试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措施,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解决小家庭的后顾之忧。
半数小家庭担心生了孩子没人带
想生怕没人带,这样情况的小家庭不在少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其次是“没人带孩子”的占51.3%。
另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变迁,一些老年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意被“孙子辈”束缚住,退休后的他们也想有放飞自我、到处走一走、看一看的生活。
“生不起”“不敢生、不愿生”“生下孩子没人带”,生育、养育、教育、住房等压力及生育观念的改变,导致我国近年来新出生人口数量连年下降。 据统计,2021年末全国人口新出生1062万人,比上年1200万减少了138万。
江苏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办托幼
新生人口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之一。 为鼓励生育,解决小家庭“生了孩子后了没人带”烦恼,近两年来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托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将为广大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方便可及、优质普惠、安全放心的托育服务,作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建设。
省发改委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加强托育服务调研,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规划体系、服务体系、政策体系,重点发展社区托育和普惠托育服务,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支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等要求。
各地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等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培育发展社区服务型、社会举办型、托幼一体型、单位服务型、医育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的托育服务,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解决小家庭生育困惑。
江苏南通、苏州等也积极落实政策,对0-3岁的托育服务模式进行了尝试探索。
“1+N”模式,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1”指中心示范园,即以一个高标准定位、服务门类齐全的中心示范园,高收入家庭可以在这里享受服务;N个软硬件同标准、连锁化的社区普惠园。 普惠园不另设食堂、行政管理人员、统一师资调配等,因此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 在普惠园每个孩子每月收费只有不到2000元,南通多数小家庭是能承受得起。 目前立宝托育现已有普惠园10个,2022年末可提供普惠托位3000个。
这家医院职工,有了自己的托育中心
江苏省除了鼓励社会资本外,还鼓励单位办托,为职工提供就近、放心的托育服务机构。 工作忙碌、年轻职工多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租用了一家幼儿园的场地自己办起托育机构——童元托育服务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汪健介绍说,中心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会举办的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目的是为医院职工提供0-3岁婴幼儿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保育照护服务(全日制、半日制、临时计时托管等)模式同时,并辐射相关学校、企业。
0--3岁婴幼儿保健与早期综合发展的服务内容、服务规范等,组织相关人员开发婴幼儿服务课程,是苏州市第一个备案的福利性托育机构,是苏州卫生健康系统第一个公办托育机构,也是苏州市第一个医育结合的典范托育机构。
高质量的托育服务,让家长放心
过去经常说“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现年轻家庭生宝宝再也不是“多双筷子、添个碗”这么简单,而是要精心养育,否则不少家庭宁愿不多生育。
0-3岁婴幼儿,正处在语言、感统、手脚协调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托育机构绝不是幼儿园的下沉或照搬,不能使用幼儿园教材,也不能照搬国外教材,因此“如何托”“怎么育”“教什么”值得从业人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托育新鲜事,许多难题待求解
托育服务毕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鲜事,托育机构生存下来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还需要更多的财政、政策支持。
目前多数托育机构以民办为主,普遍存在经营困难问题。 以海门托幼中心为例,春季高峰时最多可以的接收50多个孩子入托,收支尚能平衡。 可到了秋季淡季,入托的孩子往往只有个位数,但水电气费用一分不少,老师工资待遇也不能降。 这种季节性、结构性现象普遍存在。
据介绍,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比如,苏州市就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已经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托育机构、品牌连锁化发展的托育机构等给予资金支持。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沈洁介绍,目前苏州有0-3岁以下婴幼儿约35万人,托育机构540多家,可提供托位2.7万个。 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其间要再投资4亿元建设托育机构,到2025年苏州市托位要达到6万个左右,每个托位给予1万元补助,每个托位每月给予一定运营补助。 同时,在用水电方面给予民用的价格。
针对保育师资,苏州给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职业晋升的渠道,像幼儿园教师一样可以评初、中、高级职称,让他们发展有盼头。 为了规范、引导托育机构向着良性发展,苏州市考虑普惠托育机构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专家对托育机构检查、评估,“好的可以评为三星级,差的评为一星级,星级不同收费标准不同、给予支持力度也不同,以促进良性发展。 ”
据专家介绍,发展托育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跨部门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省多地正在探索发展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以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提升托育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年轻父母愿意生、敢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