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22:14:47
托育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资本加速进入
托育行业可以说是中国针对儿童教育领域的极少数的空白领域。随着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灵敏的资本已经开始关注托育行业的发展。从这两年公开的新闻报道来看,已经有多家托育机构获得投资,或涉足或扩大托育服务。未来资本加速进入托育行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文章,提到“要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国外资本也将会进入到育幼行业。
多元化托育机构迅速增长
随着家庭的迫切需求和资本的加速进入,多元化的托育机构将会迅速增加。从目前的托育机构来看,专门针对0-3岁的托育机构相对较少,多数是混合型服务机构。比如,
今年5月,VC SaaS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幼教行业报告显示,从2015年至今,我国幼龄儿童人口基数已经从10800万人飙涨至11400万人,在2020年有望突破12500万人。未来托育机构将会快速布局设点,满足婴幼儿的托育需求。
从市场的容量来说,随着家庭对幼教消费的支出增长,0-3岁托育市场预计将会有几千亿的市场规模。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标准亟待规范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取得“新进展”的7项民生要求中,“幼有所育”被摆在首要位置。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国家着力强调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理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专门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其中,“多渠道”、“互联网信息化”、“全程监督”等成为关键词。
2018年4月,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出台”1+2”文件,即:《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托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
作为全国出台指导意见及标准的第一个城市,”1+2”文件强调: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举办;面向3岁以下幼儿,尤其是2—3岁幼儿实施保育为主、教养融合的幼儿照护的全日制、半日制或计时制机构。
2018年12月,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9年1月中旬,湖北省育婴行业协会、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湖北省儿童中心等相关组织联合多家托育早教机构共同启动《婴幼儿日间照料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9年3月两会政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专门提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
克强总理指出: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预示着中国托育事业开启的新的篇章。
2019年5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等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六部委正式发文《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