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08-31 22:10:47

中国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现状

市场需求


2013年12月起,“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特别是从2016年起,全面放开生育二孩,新增的婴幼儿面临着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数据,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万,比2015年增长11%。新出生人口中,有45%来自两孩家庭。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2002年下降到1647万人。此后,在2003年到2013年间,我国出生人口在1600万上下波动。


据统计,目前全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中国城市 3 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 10%,而发达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在25%-55%之间


为了解当前城市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情况以及托育服务需求现状,2016年上半年国家卫计委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10个城市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当前婴幼儿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较为强烈,婴幼儿托育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被调查的已生育一孩而不打算生二孩的母亲中,有60.7%是出于孩子无人照料的原因。调查到的全职母亲中,有近1/3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超过3/4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有人帮助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超过1/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有托育服务需求,其中家长对2—3岁幼儿托育的需求最为强烈。目前,有近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而被调查对象更希望将孩子送往专业的托育机构。


调研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和生育率的下降,原有托儿所严重萎缩。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缺乏规范管理,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障碍重重,缺乏积极性。目前,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比较低,与欧洲、亚洲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老年研究所教授杨菊华认为,近年,托育服务供给长期处于“政府缺位、市场失灵、社会失职、家负全责”的失衡状态,既抑制了女性的二孩生育行为,也影响了她们的就业发展。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幼托需求不断扩大,上海的幼托资源不增反减。为了优先满足幼儿园的需求,近几年上海幼儿园独立设置的托儿所逐渐停办,入托规模也随之减少。2015年上海独立设置托儿所只有35所,比2011年减少了21所,托儿数只有5222人,比2010年减少了3000多人。在0-3岁四个年龄组80万左右婴幼儿总数中,能上托儿所的只占0.65%。


在2016年和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要重视0-3岁的婴幼儿托育服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崔郁“关于大力发展3岁以下托幼事业 让二孩生得起养得好”的提案吸引了许多人关注。


政策环境


目前国家高层领导已经意识到了民众对于托育机构的强烈需求,多次开会强调。


2016年4月27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公平;提出办好农村学前教育,支持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尤其是民办托幼机构发展。


2017年6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刘延东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着眼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新需求,扎实推进托育服务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


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6日在看望出席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的历届“中华人口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扩大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资源供给,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2016年国家卫计委已经在研究0-3岁社会托育机构的相关规范。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莫丽霞曾透露,目前已经起草了一份关于促进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其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多方联动,包括由政府在有条件的地方兴建一批示范托儿所,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往下延伸,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的托儿所等。


2017年5月,首届中国家庭发展论坛上海举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随着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中国家庭正在经历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家庭关系更加民主化和平等化等深刻变化,家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家庭传统功能弱化与社会支持不足之间的矛盾、家庭照料资源短缺与社会照料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家庭成员兼顾工作与家庭照料需求之间的矛盾等,迫切需要各界共同努力,从完善法律制度、制定支持政策、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扶助保障等方面支持家庭发展。


王培安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老年赡养、病残照料等内容的家庭发展支持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发展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建设覆盖城乡的服务阵地;要大力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满足广大家庭不同层次的托育服务需求。


从教育部的层面来说,2012开始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重点在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和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行业状况


当前,中国0-3岁儿童托育行业总体的特点是:机构数量严重匮乏,主管部门和相关法规缺少,行业标准缺少,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困难重重。针对3岁以下儿童的机构,市场上更多的是早期教育机构,早教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既有东方爱婴等本土品牌,也有外来的金宝贝等高端机构。但是早教机构不等于托育机构,绝大多数的早教机构并不提供全日制的托育服务。


从托育机构的数量上来说,目前严重匮乏,根本不足以满足家长的需求。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幼儿园还可以招收托班,绝大多数的公立幼儿园已经不再招收3岁以下的孩子。对于3岁以下儿童的托育,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缺少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在政策的扶持远远不够,迄今为止没有关于婴幼儿托幼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也不完善。另外,对于雇用育儿期职工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税收减免等救济和鼓励政策。


未来随着中国出生人口的快速增加,托育机构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