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8 23:04:34
滨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驶入快车道
如今越来越多父母关注儿童早期发展,聚焦生命起始1000天,让孩子尽早地接受系统科学的养育照护成为家庭新选择,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则成了新的时代课题。
为了解决家长的烦恼,滨州市着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致力于提供精细、精准、精心的托育服务,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驶入快车道。
养育观念转变,送娃入托成新潮
随着经济发展与家长观念的改变,在滨州,越来越多父母选择将年幼的孩子送入托育园,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照护与养育,以及各项早期发展教育。
为了满足这部分家长的需求,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儿童友好城市领导小组,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创建重点内容,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
2020年8月,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5条具体措施,完善婴幼儿照护工作服务、保障、监督体系。将托育设施纳入城区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规划,保障用地供给,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进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托育机构应急关停机制,先后制定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暖执行居民价格、为婴幼儿照护融资担保提供增信支持等政策。
如今,滨州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378家,总托位数14192个,每千人口托位数3.61个。其中,托育机构104家,托位8333个,55家机构已备案;托幼一体化幼儿园274家,托位5859个。滨城区被山东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确定为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区,全市有2家托育机构获评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
解父母之忧,走规范化发展路径
在滨州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和计生协会指导下,托育机构走向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滨州市严格规范托育机构准入制度,落实托育机构依法登记、备案承诺、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主体责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社会舆论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机制。
卫健、教育、公安等九部门联合下发《滨州市托育机构监督管理规范(试行)》,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形成综合监管合力。
近期,滨州市托育服务协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协会的成立,将切实担起滨州托育服务行业发展重任,高起点推进滨州托育服务行业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实现行业自律。
多条腿走路,满足不同托育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群体对托育机构的需求,滨州市持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总量,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模式。
此外,滨州市还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在新建住宅小区规划中落实幼儿园、托育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托育设施与幼儿园同步设置、同步规划、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教育、财政、卫健部门联合,充分发挥幼儿园专业资源聚集优势,通过延伸增加托班或举办托育机构,推进幼儿园与托育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市幼儿园托班托位占总托位的41.3%,托育服务乡镇覆盖率达63.3%。
同时,滨州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独立实体托育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服务,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增强了托育服务灵活性。
鼓励支持省市示范托育机构,发展“1+N”连锁辐射式托育,由主城区向县区、乡镇延伸,以滨城区蒙特梭利托育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连锁式托育机构,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统一理念、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园区、高等院校以及女职工集中的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举办的方式,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目前,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沾化祥瑞祥纺织有限公司、博兴县京博控股集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用人单位均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妥善解决了“带娃”职工后顾之忧。
鼓励依托国有企业、社区、医疗机构等新建和改扩建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滨州市滨城区蒙特梭利托育服务有限公司与惠民县财金集团联合举办公办民营托育服务机构,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可提供150个托位。目前托育机构已建成,计划于9月份招收婴幼儿。
下一步,滨州市将继续围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标准,加强组织领导,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精准发力,推动普惠托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托育服务的民生短板,降低群众养育成本,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普惠托育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