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1 22:06:15
托育话题再上热搜!国家发改委围绕五个关键词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国家卫健委17日就《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在会上介绍,为了支持托育服务的发展,《指导意见》重点围绕“基本、普惠、投资、收费、减负”五个关键词下功夫。
基本,就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意见》提出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突出对幼有所育的基本民生保障。
普惠,就是着力增加普惠性服务。发展公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来投资,支持用人单位举办,建设社区服务网点,探索家庭托育模式,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向下延伸,2-3岁的婴幼儿,通过以上多种渠道,鼓励多方参与,有效扩大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供给。
投资,就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拓宽托育建设项目的申报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建设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项目给予适当支持。通过中央投资的支持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力度,共同加强托育服务行业的能力建设。
收费,就是规范各类服务收费。明确公办托育机构收费标准由地方政府来制订,加强对普惠托育机构收费的监管,合理确定托育服务的价格。
减负,就是减轻机构经营负担。除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以外,托育机构的水电气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各地也要出台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同时在一些特殊时期,建立托育机构关停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疫情期间的纾困政策。
伴随三孩时代来临,孩子的养育问题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烦恼。
为了照料孩子,有些父母索性辞去工作,全身心在家带娃。
不过,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往往更多女性成为了“全职妈妈”,而男性主要负责“赚钱养家”,看似各司其职,实则也引发了女性职场危机、家庭中父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育龄母亲难以在工作与育儿之间取得平衡,导致生育意愿无法完全释放。
“国内的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大概有1/3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但现实中我们供给还是不足的,特别是普惠性的服务供给确实是个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17日表示。
近几年,随着国内托育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家在住房、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普及,为家庭解决生育、养育后顾之忧。
0-3岁是婴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利好的普惠服务政策,对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这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等多重主体共同参与。
今天我们看到婴幼儿养育问题再上热搜,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也期待托育市场发展瓶颈问题能够尽快予以解决,为更多家庭送去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