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启智慧场景新时代

了解详情

2022-08-06 13:11:26

家庭看护和托育照护应该如何选择

母亲在家庭中是育儿的主力,祖辈代际支持非常关键;目前仅有1/5关于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被满足;“安全、便捷、专业是家长选择托育时关心的要素,目前托育服务的实际费用远高于家庭期望值。

 

托育服务供给不足,民办托育承担了超过八成的托育服务供给责任。建议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重点解决23岁婴幼儿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加强对家庭育儿的支持,科学指导家庭照料婴幼儿,并对代际照料者给予适当奖励。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随着三孩新生育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未来婴幼儿托育资源配置压力将进一步凸显,提升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的数量与质量,是中国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要快速提升,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一、我国家庭婴幼儿照护现状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城乡的家庭以不同的策略在家庭内部寻求资源解决婴幼儿白天的看护问题。调查涉及的3岁以下婴幼儿中有9162名未入托,其中城镇婴幼儿5184名,农村婴幼儿3978名。本部分主要分析未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照护状况。

 

1.父母照护

 

母亲是家庭育儿主力。未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近一个月白天主要由母亲照看的占61.4%,主要由父亲照看的仅占1.1%,农村地区主要由妈妈照看的婴幼儿比例高于城镇地区。

 

在有未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中,调查前一周母亲平均陪伴婴幼儿的时间为63.5小时,父亲平均陪伴27.4小时,不及母亲陪伴时间的1/2

 

3岁以下婴幼儿已入托的家庭中,调查前一周母亲平均陪伴婴幼儿的时间为40.3小时,父亲平均陪伴22.4小时。从地区来看,城镇和农村地区婴幼儿父母陪伴时间略有差别,但都以母亲陪伴为主。

 

母亲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等都对陪伴未入托子女的时间有显著影响。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陪伴子女的时间越短,父亲陪伴的时间就越长。

 

母亲为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前一周平均陪伴未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的时间为51.6小时,比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母亲少17.8个小时。

 

非农就业的母亲调查前一周平均陪伴未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的时间为45.6小时,比务农、在家料理家务、其他工作状况(含在学)的分别少22.432.116.2个小时。

 

2.老人照护

 

家庭代际支持在婴幼儿照护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未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近一个月白天主要由祖辈照看的共占36.0%,其中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护的占28.1%,主要由外公/外婆照护的占7.9%。按年龄看,1周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由祖辈照看的占23.6%1周岁和2周岁的分别占40.4%44.5%

 

祖辈是否能帮忙照看孩子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更深入了解影响育龄妇女生育的主要原因,如果家人能帮忙照看孩子,她们可以继续生育一个孩子。

 

有偶育龄妇女中,如果将来)生个孩子,认为至少有一方老人能帮忙照看的占30.5%,其中认为公婆能帮忙照看的占25.6%,父母能帮忙照看的占18.8%,认为公婆和父母都可以帮忙照看的有13.9%

 

身体状况不允许是老人不能帮忙照看孩子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老人想享受晚年生活、老人与孩子父母离得太远无法照顾其孙子女等。

 

二、当前我国家庭婴幼儿托育需求

 

既往调查发现,孩子年龄太小、没有合适的机构、价格太高等是家庭没有将孩子送托育的主要原因。2019年监测调查对现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可以很好地聚焦家庭选择托育时关注的因素。

 

1.托育需求与送托原因

 

3岁以下婴幼儿中有530名已经入托(3岁以下婴幼儿总样本的5.5%),在未入托的91623岁以下婴幼儿中,父母希望将他们在3岁之前送到托育的有2139(3岁以下婴幼儿总样本的22.1%)

 

这两者合并占3岁以下婴幼儿总样本的27.6%,这部分数据即为对托育服务有刚性需求的数据。分城乡看,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托育服务需求分别为31.7%22.0%,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为37.1%

 

而目前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仅为5.5%,占总需求的19.9%,即仅有1/5的托育服务需求被满足。分城乡看,城镇和农村地区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分别为6.7%3.8%,其中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为6.9%

 

分年龄看,01岁的婴幼儿几乎没有入托的,12岁婴幼儿入托率为1.1%23岁的为14.1%。此外,还有一些潜在需求被抑制,因无人帮忙照看婴幼儿而选择不()生育孩子属于被抑制的生育愿意,也是潜在的托育服务需求。

 

父母想把孩子送到托育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希望孩子得到专业的照护、让孩子有玩伴、自己没时间照看,分别为54.9%49.9%31.8%。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排名前三的原因与总样本一致。

 

2.托育选择

 

大部分家长认为等婴幼儿成长到2岁以上再将其送托育比较合适。有3岁以下且未入托子女的育龄妇女认为孩子2岁以上送托育合适的占97.6%,认为12岁合适的占2.0%,认为1岁以下合适的仅占0.4%

 

安全、便捷、专业是家长选择托育时关心的要素。有托育服务需求的调查对象在选择托育时首先关心的是离家距离,其次是安全条件,排在第三位的是师资能力。

 

大多数新生儿家庭希望托育在居住地附近的占86.2%,希望在自己或丈夫工作地点附近的分别占6.2%0.8%,此外还有6.8%的调查对象认为托育的位置在哪里并无影响。

 

从托育类型看,76.1%的父母希望将孩子送到全日托机构中,19.5%的调查对象希望将孩子送到半日托机构,选择临时托育、计时托育和寄宿托育的调查对象占比较低,分别为1.9%1.7%0.7%

 

能接受的托育价格在每月500元及以内和5011000之间的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35.8%34.8%10012000元之间的占19.7%2000元以上的占9.8%。可见大部分人能接受的月均托育费用在1000元以内(见表5)

 

三、我国婴幼儿照护机构供给状况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刚刚起步,覆盖面不全,公立托育少之又少。托育服务的社会供给目前还存在较大缺口,无论是托育场所还是服务内容,均亟需建设与补充。

 

1.托育服务供给机构不足

 

目前,能接受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非常少。根据2019年监测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300个监测县(市、区)中,近四成的县(市、区)辖区内的幼儿园没有设置托班或小小班1500个村()委会中,只有20.1%设有托育或在幼儿园中设有托班,38.5%的村()委会甚至没有幼儿园。

 

民办托育承担了超过八成的托育服务供给责任。从个人与家庭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在托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中,有83.3%是在民办托育,在公立托育的仅有7.6%,由家庭托管的占3.9%,在集体、企事业单位的托育的分别占2.9%0.3%,在其他性质托育的占1.9%

 

2.机构供给与托育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分析

 

3岁以下婴幼儿的育龄妇女中,目前在育儿方面想获得的社会支持就是托育服务,选择想获得的育儿支持或福利是有便捷的托儿所/托育服务的育龄妇女占有3岁以下婴幼儿育龄妇女样本的33.1%

 

父母想在婴幼儿3岁前将其送托育却没送的占22.1%。从想送却没送的原因来看,因孩子年龄太小家人不让送的有47.6%,因孩子年龄太小机构不接受的有33.2%,因距离太远、附近没有、收费太高的分别有14.1%12.9%。除去孩子年龄小这项因素外,距离不合适、费用高是影响托育供需匹配的两个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如今的新生家庭大部分还是有托育需求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好的托育不仅能解决新生家庭的各种需求,还可以对宝宝的早期发展起到开发作用。